來源:聯商網
山姆的“極速達”到底有多猛?
我們先來看幾個信息:
8月6日,山姆會員商店東莞寮步“極速達”正式開啟。這是繼“極速達”落戶南城之后,山姆在東莞建設的第二個“極速達”云倉。這也意味著,更多區域也可以直接通過線上下單,購買千款優選商品,享受“最快一小時極速達”配送到家服務。
8月11日,備受關注的紹興山姆會員商店越城云倉投入使用。紹興山姆“極速達”正式上線,當天零點起,上百名用戶“激情體驗”,開倉不到30分鐘,訂單數已突破140單,可謂人氣火爆。
8月20日,溫州山姆會員店鹿城北倉、南倉同時開倉,通過APP下單,享受“1小時極速達”配送到家,截至中午12點,鹿城雙倉的下單數量突破3000單,掀起了一陣搶購潮。
...
這也反映出山姆的大店+云倉模式的成功。山姆進駐到一個城市,往往會采用“先倉后店”,即在實體門店開業前就開設云倉,會員能提前享受山姆差異化的商品和服務。
目前山姆在全國25個城市開設了48家門店,并實現了最快一小時極速達、全城配、全國配等多層次、多場景的線上配送服務。
而極速達對于山姆的會員增長、業績增長和服務體驗而言,功不可沒。那么山姆以云倉為基礎,搭配即時配送的極速達,到底厲害在哪?我們來做個剖析,或許給傳統商超帶來一些啟發。
01
山姆“一小時極速達”訂單量猛增長
第二季度達到5900萬單
我們先從數據來看,山姆“極速達”到底能占多大的量?
最近沃爾瑪首席財務官John David Rainey在第二季度業績會議上指出,中國“山姆”繼續保持強勁的會員增長趨勢,推動了兩位數的銷售增長,其中約一半的銷售來自線上渠道。在中國,“一小時極速達”訂單數量增加了28%,達到5900萬單。
另外,自有品牌Member’s Mark持續獲得消費者認可,本季度銷售額和數字渠道滲透率均有所增長。山姆還在各個收入水平和年輕群體中實現會員增長,其中Z世代和千禧一代占第二季度新會員的約一半,這為業務的未來增長發出了積極信號。
事實上,山姆從2018年開始嘗試在國內市場推出 “極速達” 服務,首批兩個云倉分別位于深圳福田、南山。我們知道山姆門店大約4000個SKU,但是云倉又精選到1000個高復購、即時消費的SKU。覆蓋生鮮果蔬、母嬰用品、個人護理、干貨零食等多個品類,其中包括深受喜愛的原味麻薯包、小青檸汁飲料、榴蓮千層、山姆瑞士卷及黃油華夫餅等經典商品。
而從云倉的布局來看,基本上是以一個門店對應 6-15個倉。針對會員和潛在會員相對集中的地方。面積預估在200-500平米之間。有業內人士測算,目前山姆會員店全國共擁有近500個前置倉,倉均訂單1000單,客單價或超200元。
在履約端,山姆主要以自建配送體系或京東到家為主,按筆者經常通過極速達購買山姆商品的體驗而言,一般都在1小時內送達上門。高峰期會出現預約配送時間排滿的情況。
有數據顯示,目前山姆的線上電商銷售占比已經達到了55%,其以云倉為依托的“一小時極速達”訂單量占山姆電商訂單量近70%,成為山姆增量的一大動力。
我們認為,山姆在最近幾年的火爆和加速擴張,主要還是在兩方面,一是國內新消費的趨勢,對高質價比產品的需求驅動市場升級。國內新中產層的崛起,將市場迅速放大。據波士頓咨詢(BCG)報告顯示,中國擁有6700萬的中高收入家庭。
另一方面則是其大店+云倉的模式,通過線上線下全場景,滿足核心區域的高頻的即時消費需求,提高會員的購買頻次,并有效拉新會員和提升老會員續卡率。這點從山姆云倉的擴張速度就能看出來。這也是Costco目前在即時零售領域無法相比的。
大店+云倉的模式,已經成為山姆開店的標準。
02
國內商超怎么學?
而對于國內其他商超來說,即時零售也已經進入了新階段的競賽。
根據商務部研究院電商所發布的《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(2023)》稱,近年來即時零售一直保持50%以上的年均增速。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5042.86億元,預計2025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2022年的3倍。

相對應的即時配送行業規模也在增長。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《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研究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2023年即時配送行業規模約為3410億元,預計2028年行業規模將超8100億元。
跟上即時零售的浪潮,我們也看到,國內商超也在以前置倉、店倉一體等不同模式在積極探索。
比如永輝超市,根據區域情況,在門店設置面積不同的倉,并將倉分為了全倉、半倉、分揀區等多個類型。例如全倉可以提供全部線上訂單的商品,半倉則主要提供高頻率商品。
截至2023年8月,永輝上線的倉店合計940家,其中基礎全倉135家,高標半倉131家,店倉一體652家,衛星倉22個。其中800-1000平米的大型前置倉有100多個。
對于前置倉或倉店合一的業態,永輝方面從一開始布局就堅定的看好。永輝云創聯合創始人、永輝到家業務負責人張曉輝曾表示,前置倉的坪效至少是傳統門店5到10倍以上,相對于開店業態它的資產會輕很多。開倉比開店還是更高效,前置倉只要1/10的資產。
而最新消息稱,盒馬鮮生在上海重啟四年前棄用的前置倉模式,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3公里內30分鐘快速送達服務。
對此,盒馬相關人士回應:“在盒馬門店已經非常密集的城市,仍存在一些鮮生店暫時覆蓋不到的區域。為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,我們將試點使用前置倉來加密服務半徑,為周邊3公里居民提供最快30分鐘送達服務。”
再來看天虹,去年9月sp@ce天虹超市前置倉蛇口倉正式開倉運營,商品數達4000余種,顧客可以通過天虹APP、微信端天虹小程序、美團等平臺下單。
其前置倉以母店帶倉的形式,與母店共享會員,拓展門店的服務范圍。1個線下門店對應3-5個前置倉,打造前置倉(30分鐘達)+極速達(1-2小時達)+同城配+全國配的服務模式,擴大sp@ce天虹超市在深圳市場的用戶覆蓋密度。這就很像山姆的模式。
布局前置倉的,同時還有便利店。比如天福去年開始布局外賣倉。通過24小時經營,以天福外賣倉為中心,提供10公里半徑、30分鐘即時送達的到家服務。同時,京東便利店目前已經在全國擁有1000家左右的加盟前置倉。
在我們看來,盈利仍然是第一位。對于傳統商超而言,其品類更豐富,也更能滿足全天候的消費場景更細分的消費需求。又不同于純生鮮的高損耗,快消商品流通成本也更低。只要跑通前置倉的盈利模型,就可以快速復制。
傳統商超做前置倉,在周轉效率、供應鏈和物流成本等方面會更具備優勢,但當下的挑戰也實實在在存在。
「零售商業評論」認為,商超發力前置倉模式,要能夠實現線上線下客群共通、商品互補。另一方面,前置倉的高履約成本是門檻。在保證即時配送的前提下,要在科技助力下進一步提高履約的智能程度和履約效率。
但是要向山姆學習云倉,除了模式和履約配套之外,對于商超而言,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仍然排在首位。